文章最後更新於:2023 年 07 月 25 日
在 COVID-19 疫情蔓延全球的背景之下,線上學習從 2020 年之後頓時躍升為時下最炙手可熱的進修方式,畢竟現在是人手一機的時代,只要有網路,處處皆可是教室,不需要再被過往實體教學的地點、時間、教師等因素所限制住。但若是在購買了一堂自己有興趣的課程,有沒有培養學習習慣的好辦法能讓上課的過程能夠持續下去而不容易中斷呢?這篇文章說明了幾個可能會打擾你快樂學習的原因,嘗試扭轉它們帶來的劣勢,讓線上學習轉而帶給你正面影響力吧!
目錄
助長「棄課族」增加的三大主要原因
在開始著手培養學習習慣前,我想先在這裡討論一下三個主要會導致學習過程中斷的常見原因,如果你發現說明的內容切合你當下遇到的問題,我相信會比較容易從文章中快速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喔!
一、缺乏學習動力

此處所指的「學習動力」是特別專指學習者發自內心的「內部動力」,這與大多數人在求學過程中受到同儕、家長、老師等人甚至是社會期望要求所遇到的「外部動力」並不相同。
找出學習動力的方法主要有兩種:
- 從目標開始發想「如果我成功完成了這項任務,我能得到怎麼樣的收穫?」而為了達成這個目標而努力向前邁進
- 從挖掘源頭開始找尋自己在什麼時候會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在學習過程中「持續不懈」是個很重要的精神,但並非只需催眠自己努力堅持這麼簡單,藉由「學習動力」推進的學習才能有效持之以恆地進行下去。
二、選擇了不適合自己的課程規劃

大多數人在準備開始進行一項學習進度時會先擬定讀書計劃表,這對於幫助學習者遵循自律的原則來說是個很棒的方式,並且這也能一併達到審視自身學習進度的效果。
但常見的情況是:安排太過於理想化。這容易導致因無法完成表上的目標而中斷計畫,便篤定自己沒有在這領域方面的慧根,最後則成為一個惡性循環。
當然也有課程設計本身就不適合該學習者的可能性,因此也不需要一開始便咬定問題絕對出在自己身上;在購課前和購課後評估該課程是否切合自己的需求也是一門學問。
三、沒有設定獎勵與懲罰措施

獎勵就如同字面上的意思,應該不會太難理解,但「懲罰」是要懲罰什麼呢?
這裡的「懲罰」並不是指給自己壓力的懲處,像是「如果一週內沒有看完全部課程影片的話,我就要強迫自己做 20 個伏地挺身」的這種情況。
學習本身的目的是要達到自我提升的效果,若是採用恐懼或是壓力這類「負面影響力」去督促自己學習的話,初期或許能快速看見成效,但到了中期時卻很容易因為沒停下來休息的疲憊感,而被自己設定的目標給壓垮。
開始安排屬於自己的學習習慣
第一步:利用學習動力當作能源

方法一:如何藉由設定目標來當作學習動力?
「我剛被公司指定要外派到美國,因此我必須學習好英文會話。」
「我正在開設自己的網路商店,所以我必須開始進修數位行銷課程。」
「我想要藉由學習程式語言這項技能來達到成功轉職的夢想。」
以上是幾點藉由設立明確的標的來當作自己在學習路程上燃料的例子。無論是基於什麼樣的理由或是情感上的原因,這個目標是真正發自內心地期許自己完成的心態是最為重要的,因此切記別被「外部動力」給影響囉!
方法二:如何藉由挖掘源頭找到自己專屬的學習動力?
請先稍稍回想一下,自己作為學生在學校面對那些眾多科目時,在不同情境下,心中個別感受到的情緒是什麼?如果你感覺到的是幸福、快樂、有成就感,那麼就可嘗試面對這些對象並深入地問自己一個問題:「為什麼我會有這樣的感覺?」這有助於讓自己發現帶來這些正面情緒背後的根本原因,而這就會是你獨特的「學習動力」。
舉例來說,我在國英數社自這五科當中最喜歡國文。每當我拿起一本嶄新的國文課本與補充教材開始翻閱選文時,總是最讓我感到興奮;雖然準備考試時需要背誦註釋和默寫,讓我感覺枯燥乏味,但另一方面在作答翻譯題時能用我想表達的方式來詮釋文言文的句子,這卻讓我感到興致勃勃。
後來我仔細探究,雖是同一個科目,但情緒卻有如此分別的原因後發現:與其說我喜歡國文科本身,倒不如說我喜歡國文科中「可以品嚐一段故事」和「能創作屬於自己的作品」特色的話會更為貼切。而這兩個就是專屬於我的「學習動力」,因此若能滿足這兩種特色,我的學習過程就會充滿幸福並產生成就感,更進而樂於接受強度稍大的挑戰。
第二步:安排自己能負荷的規劃表

如何為自己安排合適的課程學習規劃?
那麼假如我具備了想學習的動機,也確定了該課程的內容是我心之所向的話,接下來要做的事是什麼?
有關於注意力的研究指出,一般人能延續專注力進行一件事的時間約會介於 10 至 18 分鐘之間;但由於每個人能夠保持專注的時間長短各有所差異,建議可在一開始先找出自己的「黃金專注時段」,也就是在一段持續進行工作或是事件的狀況下,能夠花費多長的時間來保持自己的大腦能高效率運作且不分心,接著可搭配「番茄鐘工作法」來為自己量身訂做一個高度專注和適當休息兼具的學習流程。
第三步:設立明確的靶心

我應該要如何設定適合自己的獎勵?
這個獎勵可以是買一杯心心念念的手搖飲、觀看一部影集/電影,或是允許自己耍廢一整天等等,嘗試選擇一個對你來說既能感受到滿足,也能感覺到放鬆的一件事吧!若它能幫助你建立正向循環,那麼這就是適合你的獎勵模式。
那麼我應該如何去設定適合自己的懲罰?
訂定懲罰主要的目的是要訓練自己自律,由於在相對自由的線上學習環境當中很容易就會不知不覺迷失了目標,因此在給予獎勵的同時,一方面也要確定不會給自己鑽漏洞偷懶的機會。
而若是一時想不出適合自己的懲罰的話,則可以參考自己設定的獎勵,像是下週只能喝無糖手搖飲、不能打開任何一種影音串流平台,或是挑戰登山健行等等。最後要記得別讓自己陷入在「我絕對不想要做這件事」的情緒裡,所以選擇自己能夠接受的項目非常重要喔!
若你對文章內容有任何想法,都歡迎在下方的留言區填寫回饋讓我知道。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別吝嗇點擊分享按鈕,這能讓更多人看見我的文章,
並真心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到你。
by Aquamanda 阿瓜曼達
可能是因為台灣教育模式的關係吧,
大部分的人在學習上都很被動,也很容易放棄,
學習規劃真的很重要!
一下子給自己太多壓力會很快放棄,
每天不斷進步才是長久之道!
沒錯沒錯!
過往學生時代的教育方式真的很容易讓人對學習這件事本身產生排斥感。
曾經聽過這樣的一句話:「每個人都有專屬於自己的時區」,真心覺得受用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