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讀誌】《恆毅力》讀後心得-堅持不懈造就不凡

【本週讀誌】《恆毅力》讀後心得-堅持不懈造就不凡

文章最後更新於:2023 年 07 月 25 日

前言

今年對我來說,從哪方面來看都是很特別的一年。從下定決心要從零開始打造這座以部落格之姿誕生的寶庫起,數不清的問題便接二連三地倒在我腳邊等著我去解決,今天好不容易弄完這個,明天又得處理那個;要說是每天伴隨著疲憊和焦慮入睡的,我想那也不為過。

有趣的是,在這段彷彿是在鍛鍊心志的旅途中,我也不禁對自己生出疑問:「讓我能如此不辭辛勞也要做這件事的原因是什麼?」幸運的是,某天恰好遇見了這本書:《恆毅力:人生成功的究極能力》,這才揭開我長久以來的困惑。

因此今天,我想在這篇文章內和你分享我在閱讀本書之後獲得的寶貴經驗,並談談我們可以為自己的人生做些什麼看似渺小,但深具影響力的改變。

本書簡介

讓我們先將時序倒回多年之前,當時本書的作者 Angela Duckworth 接到一通來自製作人 Juliet Blake「有沒有興趣做一場 TED 演講?」的電話。鑒於我在下方放上了這部 2013 年的 TED 演講影片,結果可想而知,Angela 答應了這項邀約,否則我們就沒機會能看見她登上舞台,聽她講述恆毅力的故事了。

光看 Angela 演講的表現,你可能會相信她是一名慣於使用演說闡述研究理念的心理學家;其實不然,Angela 在書中提及她在演講前有一場類似彩排的視訊會議中,只收到了來自 Juliet 和 Chris Anderson——TED 的總裁暨首席策展人不太滿意的回饋。

不難想像在這段時間內 Angela 究竟下了多大的苦功琢磨於提升自己的演講技巧,最後才能成就如今這顆名為「成功」的甜美果實,但我們不會在網路上看到她為其所付出的辛苦。因此 Angela 也提到一個常被大多數人忽略的重點:「沒有人想讓你看到他們投入無數小時的轉變歷程,他們只想讓你看到轉變後的精彩。

接下來就且聽 Angela 娓娓道來這「被低估的關鍵」到底藏有什麼究極力量。

卓越成就背後的推手

迷信資優的天才崇拜

天才示意圖
圖片來源:Unsplash by Andrew George

如果今天有人問你:「天賦和努力,哪個對成就來說比較重要?」時,你會選擇哪一個?在你決定好答案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如果換成下面這種問法的話,你的答案會不會跟先前不一樣:

我成長在一個經濟狀況不太樂觀的家庭,打從高中起就靠著半工半讀來養活自己;我對於任何專業知識都是從零開始想辦法學,而我的經營策略皆來自於我在過程中付出的努力和生活經驗。

——創業家 A

我自幼即被家人發現我對於數字有極為敏感的天賦,高中期間就讀數理資優班時便投入鑽研國外經濟相關的資料,求學之路可說是一帆風順;而我的經營策略則是來自於我的知識量和產業實務經驗相輔相成。

——創業家 B

你覺得哪一個創業家比較容易成功呢?會是 A 還是 B?

上面的問題是由本書中提及的心理學家蔡佳蓉 (Chia-Jung Tsay) 所進行的實驗研究,然而書中並沒有說到兩個創業家生平實際上的內容,因此我照著文字描述,憑著想像分別草擬了現在你所看到關於努力型創業家(創業家 A)和天才型創業家(創業家 B)兩人的簡介。

實驗結果揭曉後,蔡佳蓉的研究發現大多數的參與者覺得天才型創業家比較有可能成功。作者在此用「天分偏誤」(naturalness bias) 此一認知偏誤來解釋這種對天才的隱藏性偏好,以及對於以努力獲取成就者的潛在偏見。

而我至今依然對這項研究結果感到衝擊,因為我也像大多數的實驗參與者一樣,做出了心口不一、自相矛盾的選擇。

關鍵在於「恆毅力」

關鍵點示意圖
圖片來源:Unsplash by Michael Dziedzic

說了這麼多,恐怕你還是對「恆毅力」這個名詞一知半解。用作者在書中的話講,恆毅力是指「投入一件你非常在乎的事情,在乎到你願意一直守著它;且不只是愛上它的那一瞬間,而是永遠永遠愛它。

看到這裡,不禁聯想到開頭前言我對自己拋出的那個問題。就寫部落格這件事來看,確實在主流價值觀下不太會讓一般人覺得這是一份能貢獻全力去經營的工作;但基於我自己對寫作和創作的熱愛,我想無論經過多少歲月,最終仍會回到自己的熱情所在。

即使前方的道路佈滿荊棘,依舊會堅持不懈為此獻上一切;而所謂的不凡成就,也皆是來自日常看似平凡的水滴持續不斷地積累、落下,如此才會有達成蝕穿磐石的一天。

我的恆毅力有多少:恆毅力量表測試

不過恆毅力是可以量化的嗎?答案是可以的。Angela 根據她過往訪談的筆記,利用對於文字描述的認同度建構出了書中所附上的「恆毅力量表」。主要測量的方法是根據這十道題目所圈選的數值加總後除以 5 得出最後的分數,如果想要施行線上版的話可點擊天下出版所提供的官方網站:你的恆毅力有多高?來進行測驗。

一點都不像我不太像我有點像我很像我非常像我
1. 有新的概念和專案出現時,有時會讓我從之前的想法和專案中分心。54321
2. 我不會因為挫折就氣餒,我不輕易放棄。12345
3. 我常常設定目標以後,又改追求不同的目標。54321
4. 我很努力工作。12345
5. 我很難專注於需要花費好幾個月才能完成的專案。54321
6. 任何事情只要開始動手,我一定要完成才肯罷休。12345
7. 每年我的興趣都會改變。54321
8. 我很勤奮,從不放棄。12345
9. 我曾經有很短的一段時間對某個點子或專案很入迷,但後來就失去興趣了。54321
10. 為了克服重要的挑戰,我不害怕挫折的打擊。12345

而又由於恆毅力主要由「熱情」(passion) 和「毅力」(perseverance) 兩部份所組成,因此讀者也可分成「單數題」和「偶數題」個別的總分除以 5 所得到的數值作為熱情和毅力的分數,而本書也會針對「熱情」與「毅力」的差別進行說明。

如何增強恆毅力

自我加強示意圖
圖片來源:Unsplash by Ian Stauffer

恆毅力並不是一種從出生就固定不變的數值,更精確地來說它是一種具有彈性,可以拓展的心理特質,因此若你在不同時期進行恆毅力量表測驗,你可能會發現每次的結果都不太一樣。

那麼有辦法能夠增加恆毅力嗎?有的!接下來讓我們來聊聊兩大類培養恆毅力的方式:「四大心理特質」。

由內而外的四大驅動力

興趣:要培養熱情得先放手嘗試

興趣示意圖
圖片來源:Unsplash by Rangga Cahya Nugraha

尋找你心中的熱情吧!」這句話或許聽來耳熟能詳?但回顧成長過程,恐怕沒人教過我們怎麼「找到熱情」,更別說「追隨熱情」了。

老實說,熱情還真不會從天而降。許多在特定領域發光發熱的成就者未必都有著「某天熱情突然找上門,從此遇見人生志業」的故事,較為常見的版本是他們在各種衝突、體驗或受傷後才「貌似」找到了可以努力的方向,而更大機率有可能這還不是他們的終點站,直到搭乘回到原點月台的那班車時才醒悟自己所追求的,其實一直在身邊也說不定。

總歸一句,熱情並非站在原地的「尋找」,而是需要人邁開腳步去「冒險」,感受意料之外的碰撞,也在過程中認識自己。

延伸閱讀:「數位遊牧」後疫情時代的斜槓青年工作新趨勢

練習:設下目標後只求超越自己

練習示意圖
圖片來源:Unsplash by Jordan Sanchez

書中也引述專家會藉由採用「刻意練習」的方式來提升自我能力,首先訂定一個欲挑戰的目標,根據自己表現結果較差的弱項有意識地加強訓練,直到克服自己的瓶頸後再訂定下一個目標。他們也會尋求別人的意見回饋,作為改進缺失的依據;過程中依序達成的里程碑將會積累成能夠大放異彩的豐碩成果,而若是想培養恆毅力也同樣能使用這種方法。

而在「刻意練習」的部分則建議你可參考由本書所提及的心理學家 Anders Ericsson 參與著作的《刻意練習:原創者全面解析,比天賦更關鍵的學習法》一書,當中更為詳細地描述該如何將這套學習行為實踐在自己身上。

如此日復一日地持續進行,每當完成一項對於先前的自己來說是「困難」的目標後,自然能看見進步的幅度與速度都顯著提升,而在這樣的狀態下有很高的機率會碰到所謂的「心流」——這是一種有著渾然忘我,一切都如同行雲流水般自然的感覺。

關於「心流」的部分則建議你可參考本書所提及的另外一名心理學家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所寫的《心流:高手都在研究的最優體驗心理學》一書,其中更是鉅細靡遺地深入介紹如何駕馭這樣如此讓人專注,又能暫時拋開一切的神奇體驗。

目的:為工作賦予利他導向意義

目的示意圖
圖片來源:Unsplash by Jordan Madrid

說來奇妙,當你相信自己在投入做的一件事是正在造福他人時,對於工作和生活的滿意度也會隨之提高。書中用寓言故事說明,把工作分成三個類別層級:工作 (job)、職業 (career) 以及最後的志業 (calling),而生活中一般人在工作和職業的部分佔大多數,志業則是終極願景。 

事實上,志業和先前提到的興趣一樣,並非被動地等待它能在某天降臨,它是需要積極培養並創造價值的;而某些人甚至會認為「志業」只是美好的幻想,工作本身應以經濟效益為衡量標準。

這樣思考乍聽之下或許沒錯,誰不是為了生活而工作呢?但其實已經不知不覺落入一個迷思陷阱:用輸贏、成敗的角度去看待工作的價值。在這樣的思考模式下,很容易轉變成其實是「為了工作而生活」,有可能因此而失去生活熱情,甚至養成不斷追求眼前利益只求短期勝利等等的競爭思維。

有興趣的讀者則建議可參考由 Simon Sinek 所著的《無限賽局:翻轉思維框架,突破勝負盲點,贏得你想要的未來》,書中也詳細講述如何從「有限思維」的框架中跳脫出來,轉向「無限思維」的懷抱。

希望:只要相信能做到就真的行

希望示意圖
圖片來源:Unsplash by CARL HUNLEY JR

1964 年,有個「穿梭箱實驗」率先發表了習得無助的概念。另外當年進行實驗的學生之一:賽格里曼也從當時所得出的「習得無助感」,再延伸出藉由進行測驗來研究面對逆境是否會屈服的人,並以此分成「悲觀者」和「樂觀者」。

簡單來說,當你碰上一個他人對你寄予厚望,然而自己卻沒能完成的情境時,你首先冒出的想法是什麼?通常悲觀者會選擇將全數過錯都歸咎於自己身上,而這是由於本身的能力不足,且無法改變;相對的,樂觀者則認為是進行過程中所選擇的決策方向出錯,而這是由於本身的判斷失誤,且是可以改善的。

此外書中也談及另一名心理學家 Carol Dweck,以她所提出的「固定思維」(fixed mindset) 和「成長思維」(growth mindset) 兩種思考方式作為延伸;而在她的著作《心態致勝:全新成功心理學》當中也深入探討了為何自我侷限的思考模式會是阻礙發揮潛能的重要原因。

最重要的是,只要發自內心地想要改變,那麼人自然會找到辦法去克服眼前的困境。

總結

2015 年,作家 Ta-Nehisi Coates 榮獲當年的麥克阿瑟天才獎 (MacArthur Fellows Program)。在麥克阿瑟網站上公佈了一部他的訪談影片,開頭便能聽見他談到:「寫作就是一種失敗,一而再、再而三的失敗。

這讓我想起曾在《逆向工程,你我都能變優秀的祕訣:全球頂尖創新者、運動員、藝術家共同實證》書中看到的一段由美國作家 Ann Patchett 對寫作這件事的描述:

從腦中想像到著手寫出,是一段極為危險而且一路上會留下許多屍體的旅程。許多想寫作的人,還有許多實際上從事寫作的人,都不免在這條道路上迷失方向。

——Ann Patchett

延伸閱讀:【本週讀誌】《逆向工程》讀後心得-像演算法一樣思考

雖說自己還未能有成就到可自稱為一名作家,但在寫作這件事上,確實心理層面所經歷的掙扎是相似的,每天都需要看看自己寫出的東西有多麼難以直視,較為激進的時候甚至會想說自己怎麼寫出這種爛東西。但不管我怎麼嫌棄它,唯一有效的辦法的只有面對這坨爛東西,並想辦法改寫,好讓它不那麼爛。就像 Coates 在影片最後說的那段:

寫作的挑戰
是正視你寫得有多糟
正視你有多遜
然後去睡覺。
隔天醒來
把那些又糟又遜的東西
拿出來
加以改善,
改得不再那麼糟,
那麼遜,
然後又去睡覺。
隔天再醒來,
再進一步修改,
改到還可以,
然後又去睡覺。
接著再改,
改到還不錯,
然後再改,
幸運的話,
也許可以改到好。
如果你能做到那樣,
那就成功了。

——Ta-Nehisi Coates

造就成功的往往就不是天分或是才華,而是「恆毅力」——持續不斷的熱情與堅持不懈的毅力。

若你對文章內容有任何想法,都歡迎在下方的留言區填寫回饋讓我知道。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別吝嗇點擊分享按鈕,這能讓更多人看見我的文章,
並真心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到你。 by Aquamanda 阿瓜曼達

贊助一杯咖啡,支持我產出更多好文章

在〈【本週讀誌】《恆毅力》讀後心得-堅持不懈造就不凡〉中有 10 則留言

  1. 說得非常好啊!無論做什麼事都需要有恆毅力才會成功,必須先熱愛你所做的才有辦法持之以恆,祝福版主的部落格順利!

  2. 從小就知道自己是個三分鐘熱度的人 (恆毅力分數是2.7),所以非常敬佩需要無比毅力的專業運動員,他們是真正「天賦和努力缺一不可的人」。

    1. 好在恆毅力不是一項固定數值的能力,能經由長時間琣養習慣來鍛鍊增長確實是一大福音!

  3. 恆毅力是指「投入一件你非常在乎的事情,在乎到你願意一直守著它;且不只是愛上它的那一瞬間,而是永遠永遠愛它。」
    這句話震撼了我,回頭看我做的比較好的事情真的是因為對它充滿愛,感情都不見得能夠永遠愛了!
    謝謝版主的文章,這篇搭配原子習慣,應該就能打造成功的自己了:)

    1. 也感謝你的回饋!
      《原子習慣》真的是一本非常值得在生活中實踐的好書,祝福你早日踏上成功之路~

  4. 有的時候,
    最為困難的並不是挑戰與障礙有多麽難以克服
    而是我們永遠不知道距離成功還有多遠…..
    彼此祝福,
    願你我都走在喜悅而成功的道路之上~

    1. 人在不知道成功何時會降臨時的當下確實很容易萌生退意⋯⋯
      也互相祝福,願我們都有能面對苦難並堅持下去的勇氣~

  5. 炙燒鮭魚壽司

    還記得我國中班導師畢業時的祝福,
    「選你所愛,愛你所選」,
    這句話無時無刻都在提醒我不要放棄。

    做任何事情都有陣痛期,而且會不斷打擊自己,
    現階段我也還在適應新工作,過程真的很痛苦,
    希望我們都能挺身走過每一段路程,
    不輕易被現實與失落打敗!

    1. 人生最大的挑戰,就是在無數次接踵而來的磨難中,嘗試一次又一次地再站起來。
      我們一起加油!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